11月22-24日,第二屆藥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在沈陽藥科大學召開。此次研討會以“守正創新推動藥學發展,博采眾長助力健康中國”為主題,以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為國內藥學研究生教育搭建了學術交流和協同創新的平臺。第一分會場以“創新藥物與現代制藥工藝研究”為主題,開展學術交流。
蘭州大學王震教授、沈陽藥科大學劉丹教授以及來自18所高校24名研究生分別進行了專家報告和口頭報告;同時另有24名研究生的學術壁報,蘭州大學王震教授、河北科技大學張勇教授、煙臺大學畢毅教授、沈陽藥科大學許佑君教授和孫鐵民教授應邀進行了專家點評。
分會場聚焦創新藥物、現代制藥工藝及藥物合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們展開深度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關鍵技術,共同促進藥物創新發展,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蘭州大學 王震教授
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學者王震教授率先作了題為《給予天然產物和經典藥物設計原理的抗炎藥物研發》的報告,以抗癌抗炎藥物研發為導向,以含硫生物活性分子及中藥中活性天然產物為抓手,通過開發簡潔高效、可大量制備的合成方法,大量合成目標化合物,進一步詳細研究其藥學性質,挖掘其用途,為抗炎藥物的研發提供新的思路。
沈陽藥科大學 劉丹教授
劉丹教授作了題為《選擇性HDAC抑制劑的發現》的報告,介紹了從泛HDAC抑制劑到選擇性HDAC抑制劑的研發歷程,同時對候選藥物進行了深入的藥理活性評價以及作用機制研究。劉丹教授的報告為廣大研究者們科學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與會的老師和研究生均獲益頗多。
隨后來自吉林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暨南大學、蘭州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大學、煙臺大學、武漢大學、遼寧大學、沈陽化工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濱州醫學院、成都醫學院、大連理工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州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18所高校的24名研究生針對“創新藥物與現代制藥工藝研究”主題進行精彩口頭匯報,主要內容包括創新藥物的設計、合成以及生物活性評價和藥物合成工藝優化研究。
在創新藥物研究方面聚焦新靶標、新機制、新分子,楊德盈、史建濤、成高亮、黎盛榮、許志超、孫悅、陳銳、韓宇、曹灼賢、趙冬雪、郭燕、樂意、吳天嘯等13位研究生匯報了關于免疫療法、cMet激酶、群體感應信號分子IQS/NF-Κb、MNKs、AD、PAK4等相關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發歷程;在現代制藥工藝研究方面聚焦新路線、新方法、新技術,周述浩、齊飛、類紅瑞等3位研究生對在研以及上市藥物的合成工藝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相關藥物的中試放大生產奠定基礎;在合成方法方面聚焦新骨架、新機理、新反應,陳軒、戴思偉、李棟、劉慧霞等4位研究生對有機合成方法學進行深入研究,為藥物的合成方法的選擇提供理論基礎。此外,韓騰飛、梁妍、黃志偉、陳雄等4位研究生從藥物制劑研究、海洋天然產物研究、藥理研究以及分析分離研究等方面匯報了以藥物化學為基礎多學科交叉融合相關課題的進展情況。
經點評專家現場評選,韓宇、樂意獲得一等獎,黎盛榮等4人獲得二等獎,陳軒等6人獲得三等獎;郭明等10人獲得最佳壁報獎。
本次研討會的成功召開為全國藥學類高校研究生之間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通過交流學術成果,分享先進理念,開拓了藥學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增強了創新意識、鍛煉了學術交流能力,對共同推動藥物化學研究領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會的專家和研究生們均認為本分論壇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報告精彩紛呈。大家紛紛表示此次研討會的召開為深化創新藥物與現代制藥工藝研究創造了交流學習的機會!
圖文 / 沈陽藥科大學研究生院